《冬青谭》系列47:关于谦虚的思考
文|张冬青
最近两周,读了两本书:一本《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》
,一本《公平之怒》
。通过阅读第一本书里苏珊·朗格
的一篇论文和第二本书的前言,对谦虚有了一层新的认识。
平常我们理解的谦虚是一种处世的态度:内心里不自傲、不自恃,外表上不张扬、不张狂,放低自己。我的理解和表述应该没有什么错误,大家对谦虚的理解和向往也是共同的。然而,让我一直不解的是,为什么那么难以做到。我见过很多在态度上特别谦虚的人,甚至体态、动作上都很明显地浸透着谦逊,有时候谦雅得让我自愧非常粗糙。可是——问题是这个可是——我感受到的他们的内心是极傲慢的,他们尊重的表面态度下是冷酷的睨视一切。为什么要如此虚伪呢?
相比而言,西方人是不谦虚的。相反,他们喜欢自夸(也喜欢称赞别人)、自诩。我们时常嘲笑这种肤浅。最浅近的例子就是,当我们被夸奖时,都会回答:“哪里哪里,还差得远”,“不好不好,我才学”,“献丑献丑,没有好好准备”。西方人则很消受被夸奖,很感谢,很自豪。因为这样的文化差异还闹过笑话。
好像是中国人请西方人吃饭,辛苦准备了许多佳肴,然后谦虚地说:“没有准备好,大家凑合着吃吧。”惹得老外吃饱了还不高兴,心想:明明请我吃饭,为什么不认真准备,让我凑合吃?
另外一个故事是说俄国人请中国人吃饭,用了无数个盘子,杯盘刀叉,一道一道更换,结果吃的就是土豆。而他们一直享受吃饭的仪式并传达出这是高规格接待的诚意。
这些都是花边新闻,还有实际的悲剧。
刚刚开放的时候,中国人去外企应聘,由于秉承谦虚的美德,总是说自己这方面没什么经验,那方面初学乍练,这方面能力不够,那方面信心不足。老外想,我招你来做什么呀?后来求职指南迅速普及,改变了国人的求职观。
总之,我真没见过几个真正谦虚的人。有,我认识几个,我也相信有更多,我更相信再多也是少数。为什么?因为谦虚的概念太虚了,谦虚的帽子太高了。比如不自恃,不自傲。人做出点成绩必然自恃。因为,做出点成绩是不容易的,即使算不上成绩,把一件事情平平实实做好,也是不容易的,为什么不能让他自恃和自傲呢?又没有傲别人(傲别人就不对了)。老人会说:枪打出头鸟,出头的椽子先烂。古书里也说: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现在明白了,不自傲其实是为了自保。那就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嫉贤妒能的风气里,一个不能良性竞争的环境里。那我们需要改变的是环境和风气,使每个人都把精力放在让自己有所傲有所恃上,不断发展自己的才华,而不是分一部分精力在自我羁绊和互相比较上。
开头我说读了两本书而产生了新的认识,是什么认识呢?先说我读到了什么。两位作者都一五一十地陈列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谁谁谁的帮助。不是那种虚泛的感谢(谢天谢地,谢祖国谢父母,谢同学谢同事,娱乐性很强),而是很具体:谁谁的观点启发了自己,谁谁的研究给了自己什么灵感,谁谁的数据被自己引用了或者给了自己什么启示,哪些是团队的努力,甚至在和学生讨论的时候谁提出的什么想法给了自己什么启示,等等,都不厌其烦地交代了。我突然感到,这就是谦虚,是我想要的谦虚。不侵占别人的成果,尤其是思想的成果(这很难,因为谈话时流露出的思想没有证据证明是谁的,只能靠诚实)。这样,自己成果的价值轮廓清晰,也不容易被别人囊括。这样的谦虚里面,是尊重。实事求是就是尊重。
我不太受得了那些谦虚的套话以及那些身体语言(鞠躬、合十、倒退几步等等),于是我定义的谦虚是:实事求是,朴素自然。
2018年2月5日
《冬青谭》全系列
1:要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
2:廉价思想批判
3:真实是接纳自己的前提
4:不能在“主义”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
5:尊重,从拉开身体的距离开始
6:请允许孩子自卑
7:冲突让孩子有分寸有胆量
8:莫被兴趣迷惑
9:教育是个平常事
10:给孩子沉静的生活
11:读《公主四点会来》
12:读《有麻烦了》
13:成人,请照照孩子这面镜子——读《愿你》
14:细读《一片叶子落下来》
15:童诗批评
16:关于学生阅读的建议
17:论厌学
18:“都怪你”
19:不要把母亲节过成悲情节
20: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
21:游戏与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
22:善良是一块抹布?
23:谁会给你安全感
24:“发脾气”问答
25:一分不可为二
26:信任会让孩子珍惜自己
27:自信的底气在哪里
28:学会理性二则
29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一)
30:不善待幼儿园老师的社会没有未来
31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二)
32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三)
33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四)
34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五)
35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六)
36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七)
37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八)
38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九)
39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十)
40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十一)
41:自然而然的教育观(十二)
42:三幅画像
43:义的担当
44:如果续写《赵氏孤儿》
45:承担成就尊严
46:平等与平和